资料图:在现场观众的注视和齐声合唱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伴随国庆日的第一缕朝阳冉冉升起。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国歌立法作出哪些规定?
国歌立法,其中诸多规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若不按规定唱奏国歌,可是有被拘留的风险。
——七类场合当奏唱国歌
国歌法草案明确了七类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议、闭幕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开幕会议、闭幕会议;宪法宣誓仪式;升国旗仪式;各级机关组织的重大庆典活动、重要表彰仪式、重大纪念仪式、国家公祭等;重大外交活动;重大体育赛事;其他需要奏唱国歌的场合。
——这些场合不得奏唱国歌!
草案规定,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奏唱、播放国歌。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广告、公共场所使用的背景音乐等。
——该如何奏唱国歌?
在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部分,草案规定:奏唱国歌,应当按照本法规定的歌词和曲谱,不得修改国歌歌词,不得采取损害国歌尊严、影响国家形象的奏唱形式。
同时,为增强奏唱国歌的仪式感,体现对国家象征的尊重和维护,草案规定: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
举行升国旗仪式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面向国旗,着制式服装的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人民警察等人员行举手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
——损害国歌庄严形象或被拘留
草案规定,在公共场合,恶意修改国歌歌词或者故意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损害国歌庄严形象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2015年聂耳与国歌展览上记者拍摄的资料图。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国歌背后的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有观点认为,对贬损国歌的人处以拘留,实际上是维护国歌的严肃性、神圣性。因为,国歌背后的这些故事,真的有点厉害了。
——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起来!起来!起来!”这首唱了近70年的歌曲,鼓舞民众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公开资料显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传唱开来,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传播到国外。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他此后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其撰写了序言。
——歌词经多次修订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和传唱来之不易,将它推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样历经了一段波折。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
据了解,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
一番商议后,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同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时间来到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更改了田汉原作的歌词。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各方面对更改国歌歌词一直有不同意见,1982年12月3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决定。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宪法第四章为国歌更名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将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一百三十六条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资料图: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国旗班的战士们护卫着五星红旗步入国歌纪念广场。 朱良城 摄
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底之音
有媒体评论称,对于中华儿女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共同的心底之音。随着国歌立法的推进,依法爱护国歌、尊重国歌的理念也将深入人心。
如文中所言,立法不仅仅维护的是一首歌,更是维护和平年代里,中国人最为之共鸣的爱国之情。
来源:中新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